@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烏克蘭危機有深層原因 應與俄睦鄰友好停止動武


2014-4-26 00:13 宅~有何不可
烏克蘭危機有深層原因 應與俄睦鄰友好停止動武

烏克蘭國傢安全和國防委員會副秘書維多利亞·休馬爾24日宣佈,烏克蘭東部的“反恐行動”將分幾個階段進行。而與此同時,烏克蘭東部多個城市仍然處在與基輔當局嚴重對峙的狀態之中。
  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動蕩中的焦點問題幾度變化,從最初的是否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問題,發展到亞努科維奇政權的去留問題,再到克裡米亞的歸屬問題,如今又演變為東部的動亂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烏內部的地區族群對立和外部的大國地緣博弈。
  動蕩有著深層原因
  從2013年11月下旬烏克蘭爆發全國範圍的抗議活動算起,動亂在這個國傢已經持續整整5個月。長時間的動亂不僅損害瞭國傢的領土完整,引發瞭某些地方的分離主義傾向,惡化瞭本來就不景氣的經濟形勢,同時加劇瞭地區間和族群間的對立,使社會秩序惡化,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從表面看,最初西部發生動亂的導火索是烏前政權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後來東部地區動蕩的直接誘因則是新政權過度討伐前政權及其支持者、過分打壓俄語地位和縱容極端右翼勢力。但長時間的動蕩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方面,這是烏克蘭東西部地區之間根深蒂固的對立甚至敵視情緒的徹底爆發。在民族、語言、歷史、文化以及經濟等諸多方面,東西部之間都存在明顯差異。從一些民調結果可以看出,東西部民?對國傢內外政策的看法大相徑庭。更確切地說,表面上的地區差異實質上反映的是親俄派和親歐派之爭。
  另一方面,親俄派和親歐派之間的對立,與西方同俄羅斯的角力直接有關。對雙方來說,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地位都非常重要。在西方先出手支持烏親歐派搞“街頭抗議”推翻前政權後,俄羅斯隨即作出激烈回應,先支持克裡米亞回歸俄羅斯,再向烏當局施壓,要求其進行憲法改革,並警告其不要對東部俄語居民動武。
  四方協議緣何無效
  美國、歐盟、烏克蘭、俄羅斯四方代表4月1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並就緩和烏克蘭緊張局勢的具體步驟達成協議。不過,達成協議容易,但落實起來難度非常大。
  首先,對於上述協議的解讀,俄羅斯與另外三方出現明顯分歧。比如,對於協議中關於解除非法武裝組織的武裝和撤離非法佔據的建築物、廣場、街道的內容,俄烏雙方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俄方要求烏當局首先解除“右區”等極右武裝團夥的武裝,讓佔領基輔獨立廣場長達數月的人撤離。而烏當局則要求本國東部地區的親俄力量放下武器並撤離政府大樓等地。
  另外,烏當局認為自身有權在東部地區開展“反恐行動”,而俄羅斯則堅決譴責這一行動,稱動用軍隊鎮壓本國公民是犯罪行為,並暗示如果鎮壓行動導致嚴重後果,不排除俄方會進行幹預。
  在俄烏之爭中,美國和歐盟完全站在烏克蘭一邊,支持烏在東部地區採取強硬手段對付親俄力量。
  其次,烏東部地區俄語居民或者拒?接受四方協議,或者提出接受協議的條件,如就實行聯邦制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等。他們表示,隻要基輔當局不接受條件,就不會放下武器,不會撤離佔據的建築物。由於烏當局將這些人視為“恐怖分子”,並派軍隊開展“反恐行動”,因此暫時看不到雙方之間達成妥協的希望,落實四方協議也就無從談起。
  擺脫危機路在何方
  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遲遲無法擺脫危機有內外兩方面的因素。
  從內部看,烏當局把東部抗議者一律視為“恐怖分子”並對其開展“反恐行動”,這並非明智之舉。這些抗議者本來立場和訴求有很大差異,例如有的不承認國傢現政權,有的要求烏克蘭實行聯邦制,有的則要求加入俄羅斯。而鎮壓的結果是迫使他們團結起來,烏克蘭當局因此失去瞭可爭取的對象,擴大瞭自身的對立面。
  從外部看,烏現政權過於依賴美歐,而過於敵視俄羅斯。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烏俄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分析人士認為,對於烏當局來說,要從根本上化解危機,需要從兩方面著手。在國際上,烏克蘭應該堅持走自己的路,改變一邊倒的對外政策,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鄰國建立睦鄰友好關係。在國內,應停止武力行動,與東部抗議者對話,同時加快進行憲法改革,合理擴大地方自主權,保障俄語地位,化解分離主義情緒,特別是要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改善民生,增強國傢的凝聚力。(記者張志強)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